二战时期,凭着坦克突击的闪电战,德军横扫西欧四国,几乎将36万英法盟军围歼在敦刻尔克,之后,又在对苏联进行的巴巴罗萨行动中,以更加宏伟的装甲集团军快速突击包抄行动,对苏军进行了著名的基辅大合围,俘虏苏军66万余人。
二战结束后仅仅2个月,中国国土上就出现了第一支成编制的“装甲部队”,即装甲兵教导总队,下辖3个战车团和1个汽车团,分驻在徐州,北京,郑州以及东北,其中,战车第1团的中校团副,就是蒋介石的次子蒋纬国。
蒋纬国在德国的时间是1936年到1939年,期间进了德国的慕尼黑军官学校,而且据说还随德军参加了波兰战役。波兰战役是德军装甲突击理论的牛刀初试,却不到20天就灭了拥有150万军队的强大波兰,相信应该给了小蒋震惊的感受。
正是基于古德里安“不要将坦克编在步兵内”,而要将坦克集中使用的理论和实践,蒋纬国建议蒋介石将散落在各战区的坦克集中起来,成立独立的,可以单独使用的坦克部队。
展开剩余95%蒋纬国的初衷,是成立类似德军的装甲旅,奈何当时的坦克实在太少,而且分散各地,连1个营的美式坦克数量都凑不足,因此无法成立真正意义上的装甲旅。但是在蒋纬国的建议下,蒋介石还是做了一些折中工作,成立了一支第1快速纵队,其编制为:
步兵整编第80旅、战车第1团第1营、炮兵第4团和第5团拼凑的一个团、1个汽车团、1个通讯营和1个工兵营,总兵力1万余人。
由于条件所限而成立的第1快速纵队,虽然远不能和欧洲的装甲兵团媲美,可是在中国战场上,无疑还是一支钢铁雄师。其中,战车第1营是装甲兵教导总队的4个战车团中最精锐的1个营,拥有45辆坦克,大部分是美式M3A3,仅有少量日式坦克;炮兵营使用的是24门美制榴弹炮,这种威力巨大的重炮,直到4年后的朝鲜战场还是美军主力。
不仅如此,战车第1营和炮兵第4,5团的战士,都是在缅甸对日作战的老兵,对武器和战术的掌握已经相当成熟;而步兵整编第80旅则是黄百韬整编第25师麾下的一支美械旅,可以通过汽车快速输送到各个战场;纵队司令官石祖黄,是美国陆军装甲学校科班毕业,也是装甲兵教导总队的首任总队长。
第1快速纵队,自成立那天起就被称为“国军精华”。
严格说来,第1快速纵队是一支介于机械化和装甲化之间的部队,但在中国战场上称得上是一支当之无愧的“装甲军团”,因为相比中国国土上的其他所有军队,只有它可以实践古德里安的坦克理论,完成快速机动的闪电突击。
这支快速纵队在徐州刚组建,就被蒋介石放在了对山东的作战。
1946年10月,徐州绥署主任薛岳以5个整编师进攻山东的鲁南解放区,其中以整编第26师为主力,其麾下就配属着第1快速纵队。
整编第26师也是一支战功赫赫的部队,这支部队是蒋介石的嫡系,同样参加了在缅甸的对日作战,而且鲜有败绩。解放战争爆发后,整编第26师成了一支半机械化的美械师,麾下两个旅,总兵力约1.7万,师长是黄埔一期生马励武。
10月6日拂晓,整编第26师挟第1快速纵队从津浦路上的韩庄向山东解放区的枣庄进攻,下午2时第1快速纵队就占领枣庄,其战车营士兵无一伤亡。这是第1快速纵队组建后的第一战,蒋纬国亲临慰问并进行总结指导。
山东解放区在地理上极其重要,不仅是苏联援助从大连到各解放区的通道,还可以通过海路向北策应东北,更和刘邓晋冀鲁豫解放区以及粟裕的苏北解放区呈品字形的战略策应,一旦山东丢失,将给刘邓晋冀鲁豫解放区和粟裕的苏北解放区造成不利,也会给整个解放战争造成被动。
5个师的国民党军按照既定目标向临沂逼近,给了山东解放区极大压力,而山东解放区的压力,就全部压在了山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的身上。但此时,陈毅和他的山东野战军主力却还在苏北。
一、回鲁南还是留苏北?
山东解放区是个大解放区,山东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山东解放区的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个牺牲,不仅仅是因为抗战时期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依靠山东群众在这里进行敌后抗战,还因为抗战胜利后,这个解放区培养出的精锐八路军和新四军主力大部分都去了东北,这可以说是山东解放区的一大贡献,却也是巨大牺牲,这还不算。
解放战争刚开打,国民党军对山东和苏北摆出了重点进攻的姿态,为了服从中央军委关于外线作战的原则,陈毅又率领仅剩的山东野战军主力2纵,第7师和第8师共5万人南下到了淮北,这就使得山东解放区境内的野战军只有叶飞1纵的万余人。当整编26师马励武挟第1快速纵队攻打枣庄时,能用于阻击他们的,只能是新组建的第9师和第10师以及滨海警备旅,凭这些部队是无法阻挡精锐的美械师的。
枣庄的丢失使得陈毅很痛苦。
自7月份陈毅率领山东野战军主力南下进行外线作战以来,虽然赢了第一个朝阳集胜仗,可是紧接着是泗县攻击战的失利,更丢失了华中解放区的首府淮阴和淮安。两淮的丢失,就使得粟裕七战七捷的苏中成了敌后,导致粟裕不得不带主力北上和陈毅会合。
这时,华中野战军部队将所有的不满都指向了陈毅,因为陈毅丢失了他们的两淮,害得他们在苏中的七战七捷归了零,山东野战军也埋怨陈毅不该离开山东来进行外线作战。于是,陈毅不会作战的言论甚嚣尘上。
华中分局为此还召开了一个对陈毅批评的会议,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宋时轮为此辞职。
可是,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的中下级干部战士们,也许并不知道高层曾有过外线和内线的争论,如果当初战争爆发时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都出外线在淮北和淮南联合作战,苏中当然还是会成为敌后,但是绝不会丢失两淮,局面也会比现在好得多。而山东和华中两军在一起进行外线作战,一直是陈毅倡导并呼吁的。
这样的委屈,陈毅没法说,一来华中野战军在苏中内线作战是高层决定,二来过多追究过去的事无疑会影响两军的团结。但是,枣庄丢失后,压力山大的陈毅又增加了一个痛苦,这个痛苦来自他眼看自己的山东危险在即,却又找不到回山东的理由,因为有三个原因:
第一:当初是陈毅极力主张两军联合作战,现在已经联合了,如果再分开无疑自己打脸;
第二:丢失了粟裕解放区的两淮,陈毅不能甩手不管;
第三:粟裕因为两淮丢失而不得不离开苏中和山东野战军回合,而山东野战军不能一走了之。
可是,现在陈毅的山东老家临沂遭到了敌5个整编师的威胁,他该怎么办?
陈毅做了何种思想斗争,我们现在当然无从得知,可是他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向中央请求是否可以先让山东和华中两个野战军放弃会合,自己先带山东野战军主力回鲁南保卫临沂,或者粟裕带华中野战军随自己一起到鲁南。
对陈毅和粟裕之间的微妙关系,毛泽东很清楚,虽然名义上陈毅是两军的司令员,粟裕是副司令员,司令员有最终决定权,可是理想和现实毕竟是两回事。
对陈毅的请求,毛泽东给了两份电报,一份给陈毅和粟裕的华中野战军,明确告知陈毅留在苏北,因为苏北(淮海)打好了,就可以改变鲁南、苏中和刘邓晋冀鲁豫的局面:你们仍照过去决定集中山野、华野全军(包括八师)在淮海地区打几个大仗,开展局面,对淮海本身,对鲁南,对苏中,对配合刘邓均好,对将来出大别山转人外线作战(几个月之后)亦有利。在此方针下,八师亦暂时不回鲁南。
除此之外,毛泽东还专门给粟裕发了一份电报,这份电报与给陈毅和粟裕的公开电报不同:
你们觉得全军去鲁南歼敌把握如何?如确有歼敌把握,自以去鲁南打较在淮海打为有利。因鲁南敌歼灭后,即可出陇海、淮泅,对华中局面并非不利,问题是歼敌究以何地为宜。
这份专门给粟裕的电报是委婉地告诉粟裕,如果可以去鲁南的话,在鲁南打比在淮海(苏北)打好。
两份电报表达的意思相反,可以明确,毛泽东的第一份电报是为了维护陈、粟的团结,第二份电报才是他的真实想法。
陈毅收到的是一份电报,而粟裕收到的是两份电报,期间两人如何商量的,我不得而知,但是结果陈毅决定了不回鲁南,而是和粟裕一起在苏北打一仗,于是,陈毅的山东野战军和粟裕的华中野战军一同开展了涟水保卫战,打退了整编第74师张灵甫的进攻。
陈毅在配合粟裕打涟水保卫战时,由于有山东的包袱,因此他的内心一直不安定,实际上他也一直在关注山东的情况,结果,一个坏消息传来。
二、鲁南失利,却焉知非福?
整编第26师占领枣庄后,整编第77师前进到了峄县(今枣庄的峄城区),准备下一阶段向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进攻,一举拿下山东。
在山东留守的叶飞1纵实力单薄,面临很大压力,他不断催促陈毅回山东。
在这样的情况下,陈毅再也坐不住了,涟水保卫战一结束,他留下了2纵和第7师,带着自己“袖中的小老虎”第8师回鲁南。
11月初,陈毅带着第8师一回到鲁南,就开始对峄县的整编第77师发动攻击。第8师在师长何以祥的率领下,对整编77师的2个团发起围歼,可是由于兵力火力都没有优势,始终无法集中优势兵力歼敌,如果陈毅手中再有一个旅,局面立刻就可以打开,可是他的2纵和第7师都在苏北,远水难解近渴。
战斗正形成胶着时,整编26师第1快速纵队从枣庄增援,叶飞1纵负责阻击。
第1快速纵队的战车营受到阻击后立刻展开7辆坦克,在空中3架飞机支援下向1纵猛攻。1纵官兵顽强阻击,却没有打坦克的经验,因此损失很大,但还是牢牢守住了阵地,结果,第1快速纵队又再出动战车营的25辆坦克,并得到步兵整编第80旅的配合向叶飞1纵发起冲击,叶飞则投入全部1纵主力进行反击。在叶飞反击下,整编第80旅出现溃逃,可是战车营却纹丝不动,25辆战车呈三角形布阵,相互支持,以强大火力对叶飞部造成极大杀伤,只是由于步兵无法跟上,因此战车营也无法推进,再加之叶飞部以炸药包和汽油瓶顽强阻击,双方战成相持。
打成相持对山东野战军是最不利的,因为山东野战军无法和国民党军拼消耗,更主要的是陈毅带第8师回鲁南是私下行为,他必须达成速战速决然后回苏北,这样的局面对陈毅而言无疑是在重大压力之下的雪上加霜。
战到深夜,山东野战军的伤亡越来越大,叶飞部万余人已经伤亡了千余人,何以祥的第8师也无法解决战斗,陈毅不得不忍痛命令退出,之后,他立刻带着满身硝烟的第8师回到苏北。
鲁南的这一仗,让陈毅彻底定下心来,他和粟裕必须联合,否则无法独立作战,而两军联合的作战,必须先在苏北打。
人其实就怕患得患失,怕选择两难,一旦确定了目标,一切都好办了。于是,陈毅和粟裕打了第一场两军联合的大胜仗——宿北战役。
事后证明,陈毅带着第8师回鲁南打的这一仗,赢得了一个非常大的价值,就是第1快速纵队司令官石祖黄辞职不干了,这对整编第26师的马励武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
之所以说陈毅赢得了价值,是因为通过在鲁南的这一仗,让石祖黄提前看明白了,马励武对第1快速纵队的使用是门外汉。因为第1快速纵队是实现装甲军快速突击围歼,是一支独立使用的军队,可是马励武却让这一支军队配合步兵攻坚,其理念还停留在一战时期,这对第1快速纵队的战车营来说是一种消耗,于是石祖黄不干了。
石祖黄是在美国系统学习坦克战的科班出身,在中国来说就是个专家,而专家不干,这对陈毅和粟裕来说,是天大的利好,而这样的利好,如果没有陈毅率第8师回鲁南打的这一仗是不会有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就是陈毅在鲁南一仗虽然失利却得到的收获,整编26师马励武虽然胜利,却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石祖黄走后,南京调来了车蕃如。车蕃如是陈诚的亲信,之前一直干步兵,因此完全无法和石祖黄相比。
三、当面几个整编师的敌人,到底先打哪一个?
从毛泽东之前给粟裕的电报就可以看出,在他的心里,其实鲁南的地位要高于苏北,之所以让陈毅留在苏北打仗,其实完全是为了照顾粟裕的情绪,而进行了宿北战役就相当于满足了粟裕。虽然宿北战役之后,苏北的重镇涟水和盐城都已经丢失,这对粟裕来说也是严重的局面,可是毛泽东打鲁南的指示非常坚决:(宿北战役后)第二步作战,似应集中主力歼灭鲁南之敌,并相机收复枣峄台,使鲁南获得巩固,然后无顾虑地向南发展,逐步收复苏北、苏中一切失地。究应如何,望按实情处理。
毛泽东更进一步指出:
鲁南战役关系全局,此战胜利即使苏北各城全失亦有办法恢复。
毛泽东的意思,现在完全和陈毅一致了:苏北丢失了没有关系,只要鲁南在,苏北可以随时拿到手。
毛泽东的指示,让陈毅和粟裕顿时豁然开朗,因为这个指示实际上已经非常明确地指出,今后山东将是两人的主战场,如果在鲁南打一个大歼灭战,就能打破国民党向鲁南和苏北4路进攻的战略,而且鲁南得到巩固,陈毅和粟裕的两支野战军无论向北,南还是西都有主动。
而此时鲁南的情况,也已经非常严重。
马励武的整编第26师接管了整编第77师在峄县的防务,周毓英整编第51师进入枣庄,王长海整编第77师进驻台儿庄,三个师相继向山东解放区的首府临沂扩大战果。
针对鲁南的危机情况,陈毅粟裕决定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北上鲁南打一个大歼灭战。
针对向鲁南进攻的国民党4个师的状态,按照集中兵力歼敌的原则,到底应该集中优势兵力先歼灭哪一个师,陈粟也颇费了一些心思。
整编第51师是东北军,装备差,人员杂,战斗力较弱;整编第77师和整编第59师属于整编第33军冯治安部,也是杂牌的西北军,装备差,士气不高;只有整编第26师是蒋介石嫡系,装备好。而且国民qo.yihe520.cn党军各师之间的距离也比较宽大,方便陈粟穿插歼敌,其中整编第51师与整编第26师相距30公里,整编第77师和第59师分别与整编第26师也是相距30多公里。
陈毅和粟裕刚开始决定先打弱敌整编第59师,后来一想,认为第59师虽然弱,可是很可能会受到蒋介石嫡系的整编第26师增援,而如果打最强的整编第26师,其他各师因为是杂牌军,与蒋系嫡系矛盾很深,很可能不会增援,于是,陈粟决定先打马励武的整编第26师。
陈毅和粟裕将决定上报中央军委,在1946年12月24日得到了军委“集中25个团的兵力歼灭整编第26师”的复电后,马不停蹄北上山东,经过7个夜晚的隐蔽行军,于12月31日全部抵达指定攻击地点。
陈粟的战役预定在1947年1月2日22时发起,战役部署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歼灭整编第26师和快速纵队,第二阶段歼灭枣庄的整编第51师。
四、战役如何开展?
马励武的整编第26师进驻峄县后,发明了一个自称为“肉泥战术”的打法,他将步兵组成了一个防御圈,在这个防御圈内,以战车来回袭击。
在这样自以为是的战术指导下,马励武将师部设在马庄,以第169旅驻扎卞庄、向城、歇脚山和石龙山等地;第44旅驻扎太子堂、傅山口、尚岩、凤凰山、青山、石山崮、平山等地;第1快速纵队驻扎在两旅之间的陈家桥、作字沟等地,方便快速策应;师的后方机关则放在峄县。
马励武的布阵,实际上是一个东西50华里的一字长蛇阵,而且没有形成核心阵地,乃是兵家大忌。
马励武是黄埔一期,久经百战,并非不知道如何布阵,而是他以为有快速纵队在手,就可以这样布阵,以为这就是快速纵队战斗力的体现,根本原因是他完全不懂装甲战车的用法。此时马励武军中没有了战车专家石祖黄,实在是陈粟之福。而马励武这样的布阵,又让石祖黄的继任者车蕃如不满。车蕃如虽然是步兵出身,对装甲战理论并不熟悉,可是他从马励武这样一字长蛇阵中看出了兵家大忌,他认为整编第26师和快速纵队已经形成了孤军深入,屡次请求后撤都没有得到批准。
12月25日,车蕃如得到空军的情报,知道当前解放军数量大增,他清楚孤军深入意味着什么,于是他也不干了,对装甲战术一窍不通的副司令邹震岳成了快速纵队司令官。
好好的一个快速纵队,被不懂坦克战的马励武瞎折腾得未战先败。
针对马励武的布阵,陈毅和粟裕对山东以及华中两支野战军做了如下部署:
以山东野战军叶飞1纵和华中野战军陶勇第1师共15个团兵力组成左纵队,歼灭整编第26师麾下第169旅;
以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政治委员向明和鲁南军区司令员傅秋涛、副司令员郭化若指挥的山东野战军第8,9,10师和滨海警备旅等12个团组成右纵队,切断整编第26师与整编第51师的联系以及向枣庄和峄县的退路,同时歼灭第44旅;
左右纵队完成任务后,共同歼灭整编第26师师部以及第1快速纵队。
对山野和华野同时向鲁南集结的7个昼夜,连第1快速纵队司令官车蕃如都感受到了危险来临,可是马励武居然一点也没有感觉。陈粟发动攻击的这两天正是元旦新年,马励武居然离开军营去了后方的峄县玩乐,他举办舞会,还看京剧《风波亭》,沉浸在岳飞的自我认同感中。最高指挥官马励武如此,下面各基层官兵更是及时行乐了。
结果,战役一打响,叶飞的1纵立刻就将第169旅包围,陶勇的第1师插入整编第26师和冯治安的第33军之间,切断了两军的联系;以山东野战军何以祥率领第8师为主力的右纵队也完成了对第44旅的合围。
在峄县的马励武见前方打起来,他想通过后方的电话进行指挥,可是电话线已经被截断,他一度想亲自到前方去,可是又不敢冒着炮火前进,他本人也不敢下命令让f1n前线官兵回撤,只好躲在峄县用电报汇报薛岳,待薛岳回电命令前线的整编26师和快速纵队退往峄县后,马励武又再电令前线官兵回撤,这一来一去又白白浪费了时间,哪里还回撤得了。
到4日清晨,马励武的整编第26师师部和麾下第44旅,第169旅已经大部被歼。这时,天空降起雨雪,能见度降低,飞机活动受到限制,道路变得泥泞,地上的土又松又湿润,成了坦克汽车等重装备运动的障碍,陈粟开始对第1快速纵队展开攻击。
在整编第26师遭受攻击时,第1快速纵队的司令官邹震岳不敢出兵相救,也就无法实施马励武的“肉泥战术”,只以炮兵团的24门榴弹炮远程轰击,他本人躲在坦克里,随时准备逃跑。倒是战车营的官兵们自发进行了主动攻击,却很快被打退。
在面临陈粟的攻击后,第1快速纵队受命往峄县突围,刚离开阵地,其步兵第80旅的两个团立刻被歼,使得快速纵队的战车营,炮团和汽车团失去了步兵的掩护,又受到山野bh.yihe520.cn和华野各路大军的穿插攻击,慌不择路地在江南泥泞的沼泽地里各自溃逃,完全失去了阵型,许多坦克、汽车和自行火炮挤在烂泥浆里打转。
华野和山野的战士们突入敌阵,以炸药包,手雷和集束手榴弹炸坦克,有的战士爬上坦克破坏天线,到下午3点,只有7辆坦克逃回了峄县,如此,整编第26师和号称“国军精华”的第1快速纵队近3万人全军覆灭。
第1快速纵队的覆灭,不能责怪这个纵队的官兵们,完全是不懂装甲战术的高层的责任,不知蒋纬国和石祖黄得知消息后,做何想法,想必也只能摇头叹息,哀叹国运不济了。
在峄县的马励武收拢残兵,向薛岳请求回后方休整,被薛岳一阵训斥。马励武又厚着脸皮请求让东北军的第51军负责守峄县,又被薛岳一阵骂。马励武进退无据,只得以为阵亡官兵报仇为号召来鼓舞残兵的士气。
这时,鉴于整编第26师和第1快速纵队已经覆灭,陈粟开始了第二阶段的战役,即拿下峄县和枣庄。
12月9日,以何以祥第8师为主力的右纵队向峄县发起攻击,到11日拂晓,全歼峄县守敌7000余人,逃回峄县的7辆坦克也难逃被俘的命运。
马励武在城破后,换上士兵服装逃跑了6次,结果6次都被抓获,他用一口陕西话说自己是苏北人,家有80岁老母,还有未成年儿女,结果最终还是被带到了陈毅的指挥所。
在围攻峄县的同时,陶勇的第1师,叶飞1纵向整编第51师的枣庄进攻,由于缺乏攻坚经验,到14日仍然未得手,这时,敌援军开始四面围拢,胡琏的ne.yihe520.cn整编第11师抵达台儿庄,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也在向枣庄运动。陈毅不得不调上了何以祥第8师的一个团加入进攻,在炮火支援下,连续的爆破逐堡争夺中,陶勇、叶飞和何以祥各率所部终于在20日下午1点,全歼整编第51师2万余人,俘获中将师长周毓英以下官兵3700余人。
至此,这次陈粟在鲁南的战役胜利结束,此次战役被称为鲁南战役。
五、鲁南战役意义总结:
鲁南战役历时18天,以山野和华野伤亡8000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两个整编师和第1快速纵队,获得歼敌5.3万余人的胜利:
共缴获坦克24辆,长短枪7000余支,轻重机枪1000余挺,榴、野、山炮89门,枪弹120余万发,炮弹1万余发,汽车474辆,马58匹,电台13部。
以上这些,只是看得见的硬胜利,更重要的是看不见的软胜利。
鲁南战役是陈毅和粟裕两军联合的第一个大胜利(前一个宿北战役只是小胜),歼灭了敌人5个整编旅,巩固了山东解放区,特别是歼灭了第1快速纵队,给各解放区的野战军提供了打机械化部队的经验。
最重要的是,让陈毅和粟裕两人,以及两人率领的两支野战军相互之间更加信任,也更加明白了只有两军联合才能打大仗和胜仗,而胜仗是对两军的干部战士团结的最好动员。
发布于:湖南省大牛时代配资-股票如何配杠杆-线下配资-股票的杠杆交易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