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小Q
准确地说,是生了孩子以后,加上自己年纪渐长,我越来越承认基因的力量。
01
最近有点低迷,心情压抑,脑袋经常发懵。
主要是上周五孩子刚上幼儿园就哭着说想回家。这种情况在他身上很少见,他在小班入学时都很少哭。联想到这段时间辞掉阿姨,换成晚托给他带来的变动,所以我一直在思考,辞掉阿姨这个决定是否正确。
因为心里有事,所以忧思很重。我好像无法控制自己,总是想很多,经常性提前焦虑。以前一有点事情,就开始睡不着,失眠。
恍惚间,我觉得我真是越活越像我妈了。我妈也是这样的性格。外人看,我和我哥从小学习不错,毕业后又靠自己扎根深圳,成家立业,没太多需要担忧的事情。但我妈这几十年,总是能找出事情来烦恼。
展开剩余76%甚至我舅舅也是如此,听他说,他从三四十岁开始就失眠,少有一个整觉。
让我不得不怀疑,习惯性焦虑或许是基因给我们的副作用。
02
养了孩子以后,我更承认基因的力量。
一个最直观的例子。今年四月份,我带孩子去做骨龄检测,测出孩子的骨龄大了1.5岁。医生问,爸妈当中是不是有比较早发育的情况?
确实,我当时是比较早发育的。孩子身高虽然受后天因素影响,但核心因素还是遗传。在基因面前,我充满了无奈。
我有鼻炎,孩子遗传了我的过敏体质,从小就有鼻炎。
孩子爸爸五音不全,孩子也一样五音不全。
全家i人,孩子的社交能力也一般。
……
小一一在家经常懒散地躺在地上,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我妈叫我“软骨头”,走到哪里躺到哪里。
03
我在我自己身上,看到了我妈的影子,又在小一一身上,看到了我和先生的某些习性。但另一方面,我和我妈又全然不同,小一一也和我们夫妻两个有巨大的差异。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在他还没被充分社会化过程中,我得以充分观察一个生命天然的模样。
我发现,某些孩子的特性,是藏在他的天性里的。有些孩子就是天然对色彩敏感,有些孩子就是天然乐感很好,有些孩子数感超前,还有些孩子,就是什么都表现得平平……
美国德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凯瑟·琳佩奇·哈登在《基因彩票:运气、平等与补偿性公平》一书中有以下描述:
我们从母亲那里继承的DNA和从父亲那里继承的DNA重新混合,创造出史无前例、将来也不会再有的新的DNA排列。
在你的父母结合后可能产生的所有DNA序列中,你之所以拥有这种(而不是别的)DNA序列,纯粹是因为运气,你的基因型是基因材料的结果。
如果你认真对待基因彩票的力量,你可能会意识到,你引以为豪的许多事情,你的高词汇量和快速处理速度,你的有条不紊和你的“坚毅”,你在学校总是表现良好的事实,都是一系列幸运的结果,而不是你自己的功劳。
……
我想到我自己。
三年级写的作文就被老师叫上讲台当众朗读,至少表现了一些写作的兴趣,而在高中时,我很绝望地发现,无论我多认真,就是看不懂那些物理的力学较量。
这或许也是我的基因表达方式。
04
所以,假如一个人的发展,主要就是取决于基因的力量,是不是意味着不用努力了(其实,我现在觉得能长期努力也是一种基因的表达)?
倒也不是。承认基因的力量,只是让我自己更释然。
当我从小给孩子读书但孩子还没爱上阅读时;当我反复教孩子一个事情但还是没学会时;当我不经意测试孩子一个问题但他没反应过来时;我和他爸爸会心一笑,内心隐约觉得,哦,就是普娃的基因啊。
当我努力更新自媒体,但依旧成绩平平时;当我活到三十几岁仍然没学会在社交场合自然活络时;当我遇到事情无法克制地焦虑时;我会无奈又平静地安慰自己,啊,我就是这样的,我可能天生就是这样的。
05
承认基因的力量,为的不是放弃努力,而是寻求更加包容的生活方式。
为人父母,不用太苛求自己,也不用太苛求孩子,孩子往后的很多发展,有我们教育的作用,也有基因的作用。
总的来说,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尽人事听天命,走到哪算哪吧。
发布于:河北省大牛时代配资-股票如何配杠杆-线下配资-股票的杠杆交易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